時任總參謀長的黃克誠大將回憶:“有一次,主席對彭開玩笑似地說:‘老總,咱們定個協(xié)議,我死以后,你別造反,行不行?’可見主席對彭總顧忌之深。而彭總并未因此稍增警惕,依然我行我素,想說就說?!?/div>
平時,彭總喜歡和警衛(wèi)員下象棋,有幾次毛主席派人催他來開會,他仍在棋盤上一爭高低。這樣的情況,在現(xiàn)在的中央政治局誰敢?主掌軍權,又如此無所顧忌的行事,難免有越軌的放肆言行,即使沒有居功自傲和野心,也不能不讓人聯(lián)想到“尾大不掉”。
“廬山會議”上書,似乎是彭老總發(fā)揚黨內(nèi)民主,為民“鼓與呼”,可彭老總在這件事,有沒有值得反思的地方?1959年的“廬山會議”,包括兩次重要會議:7月2日至8月1日在江西省廬山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和8月2日至16日舉行的八屆八中全會?!皬]山會議”是否錯批了彭德懷且不論。但從彭德懷上書本身來看,至少有九個不妥。
一是寫信的時間不妥。彭德懷給毛澤東寫信,是在原定的“廬山會議”結束的前一天晚上,會議即刻就要結束了,此時寫信時機不妥,而且,會議主題本身就是糾“左”,廬山會議初次安排到15日結束,到14日會議進程是順利的,對糾正“左”的錯誤,也都取得了共識,也算達到了預期目的。可彭德懷上書到底要干啥?這始終是個謎。
二是反映的問題不妥。彭德懷信中提出的問題,沒一個新問題。為了糾正五八年大躍進、人民公社化中出現(xiàn)的左問題,毛澤東從五八年十月份起到五九年七月廬山會議之前,九個月內(nèi)接連不斷地召開了五次會議。毛澤東曾不解的問:這提出的問題,哪一個我沒做過檢查?而且,在兩次“鄭州會議”,既,1958年11月2日至10日毛澤東在鄭州召集部分中央領導和部分地方領導參加的會議,1959年2月27日至3月5在鄭州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,就已經(jīng)大力反“左”,在糾正“大躍進”中出現(xiàn)的問題,甚至毛澤東在鄭州會議都做過檢討。(試問:改開35年,我們出了多少問題,哪一個中共的領導,做過一句自我批評?)毛主席還問彭德懷:“有意見,為什么不在鄭州會議上提出來?不在成都會議上提出來?廬山會議快結束了,怕是沒有了機會,是不是?所以,就下了戰(zhàn)書?!?/div>
三是提出反個人崇拜不妥。信中指出:“浮夸風、小高爐等等,都不過是表面現(xiàn)象;缺乏民主、個人崇拜,才是這一切弊病的根源?!毙〗M會上,彭德懷曾極為言辭激烈的反對個人崇拜?,F(xiàn)在寫信將反個人崇拜又端上來,這怎么能不讓毛澤東不聯(lián)想到他曾經(jīng)就此問題的反復“放炮”,而彭德懷又扭住反個人崇拜說事,這實為不妥。
四是軍委負責人過多議政不妥。我們黨的領導體制是民主集中制下的分工負責制,彭德懷作為軍隊方面的主要負責人,理應重點議軍,可他無論在信中,還是在平時,偏偏對政治、經(jīng)濟問題格外感興趣,發(fā)表了那么多意見,這似乎也不妥當。試問:彭總之后的中共軍界政治局委員、軍委負責人,有哪一位這樣熱心干政?有哪一位這樣熱衷經(jīng)濟?
五是同會議主題沖突不妥?!皬]山會議”原定議題就是繼續(xù)糾“左”,就是要糾正“左”的錯誤,會議沒一點緊張氣氛,大家稱為“神仙會”。黨的會議絕不準臨時動議,這是紀律,可彭德懷又扯出深究個人崇拜,這個議題與會議主題沖突不妥。
六是由彭德懷寫信不妥。彭德懷寫那封信本身沒什么太大問題,但關鍵是誰寫的。如果旁人所寫,或許毛不會看得太嚴重。但毛與彭之間積累的事情太多了,彭寫的這封信,很容易被聯(lián)想到一些嚴重的問題。
七是不聽招呼不妥?!笆丶o律,聽招呼”,這是政治紀律,也是“為臣”的本分。在“廬山會議”召開前,中央就讓朱老總和彭總打過招呼,讓他不要講話太隨意!可彭總仍置若罔聞,絲毫不引起注意。不僅沒有收斂,反越演越烈,不僅在小組會上發(fā)言:“如果不是中國工人、農(nóng)民好,可能要請紅軍來?!迸碜鳛檐婈犞饕撠熑苏f這個話,嚴重刺激了毛澤東。毛歷來最重視軍隊,毛后來批彭時講:“解放軍不跟我走,我就找紅軍去?!迸砜偛粌H在小組會上發(fā)言“炮聲”隆隆,還要單獨上書,這似乎不妥。
八是所處的環(huán)境不妥。在“廬山會議”曾發(fā)生一個插曲,當時,張聞天、黃克誠、周小舟等一些湖南籍要員晚間聚會,被羅瑞卿看到了,報告了主席。而就在這次聚會閑聊中,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大罵毛澤東是斯大林。當時,讓黃克誠給制止住,并讓都回各屋睡覺。原本以為就過去了,可參加這個聚會中,有一個曾當過毛澤東的秘書,他后來主動找到主席,跪在地上哭著向毛主席“坦白”了。這無疑加劇了彭德懷上書的復雜性。后來批判彭德懷、黃克誠、張聞天、周小舟等所謂“反黨集團”,和這次聚會不無關聯(lián)。
九是拒不交流不妥。即使如此,毛澤東這樣“閑庭信步”的偉人,也沒大驚小怪。毛澤東當時沒有表態(tài),只給信起了個名字:《彭德懷同志的意見書》,印發(fā)與會全體同志討論(現(xiàn)在哪位領導有此雅量,將反對自己的信批示中央討論)。對彭德懷的上書,毛澤東并沒主張其他什么,毛澤東還派曾希圣去做彭德懷的工作,也談崩了。“廬山會議”第二階段結束的前一天,毛還安排聶、葉兩位老帥做彭的工作。
7月31日,“廬山會議”第二階段的結束會議,彭做最后一排先走,又折回來拿東西,和中央領導集體走個對面。毛停下來,和氣地和彭打招呼:“彭總,我們談談吧?”彭一邊走一邊把手一甩,說:“有什么好談的?沒什么好談的!”毛澤東仍很客氣:“沒關系嘛,我們有不同意見可以坐下來談談嘛!”彭:“沒什么好談的!”
“廬山會議”轉成八屆八中全會。彭甩手而去,激起眾怒,劉*奇、鄧*平等強烈要求會議延期,解決彭德懷的問題,這才有了八屆八中全會,這才有了后來批判彭德懷“反黨集團”。但全會決定只撤銷彭德懷、黃克誠、張聞天和周小舟4人分別擔任的國防部長、總參謀長、中央書記處書記、外交部第一副部長和湖南省委第一書記職務,保留他們的中央委員、中央候補委員、政治局委員和政治局候補委員職務,以觀后效。
八、不該將冒進等問題都歸咎一人
搞“大躍進”時,毛澤東已退居二線,將主要精力用在研究哲學和世界局勢方面,實際主持工作的是劉鄧。毛澤東對當時搞浮夸冒進很不感冒。1958年8月13日,他去天津新意村參觀稻田,有關領導匯報說,畝產(chǎn)可達10萬斤,毛澤東聽后搖頭撇嘴。毛澤東說:不可能的事。他指著一位領導說,你沒有種過地,這不是“放衛(wèi)星”是“放大炮”?!度嗣袢請蟆吩沁^一幅5個小女娃站在稻秧上的照片,毛澤東搖頭風趣地說:“娃娃,下來吧,站得越高,跌得越重呢?”又說:“吹牛,靠不住的,我是種過地的,畝產(chǎn)10萬斤,堆也堆不起來么!”毛澤東到湖北省,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講,有一塊實驗地,水稻畝產(chǎn)上萬斤。毛澤東搖頭說他不相信。外國朋友問毛澤東,畝產(chǎn)萬斤糧的奇跡是怎么產(chǎn)生的,他一笑置之,說:不要相信這些騙人的數(shù)字(《毛澤東晚年的理論與實踐》第138頁-139頁)。
1959年4月,毛澤東致六級干部的一封信中特別強調(diào):講真話問題。包產(chǎn)能包多少,就講能包多少。不講經(jīng)過努力實在做不到,而又勉強講做得的假話。各項增產(chǎn)措施,實行八字憲法,每項都不可講假話。老實人,敢講真話的人,歸根到底,于人民事業(yè)有利,于自己也不吃虧。愛講假話的人,一害人民,二害自己,總是吃虧的。盡管毛澤東沒在一線領導工作,但毛澤東卻沒有推諉過失,獨自承擔了責任,不僅反復做檢討,且在“七千人大會”鞠躬“謝罪”,并講大家如不原諒,就不起身。贏得熱烈掌聲!這是大品德、大擔當。彭老總只盯著毛澤東一人發(fā)難,這至少有失公允。
九、不該平時工作作風粗暴
彭老總在軍隊的嚴厲和喜歡罵人,眾所周知。1957年8月在山西某地視察彈藥庫區(qū)建設時,看到庫區(qū)過于暴露,庫間距離過密,樹木很少時,大發(fā)脾氣,要追究庫區(qū)建設的領導者、設計者和審批者的責任。秘書和陪同領導都很緊張,誰也說不清這件事的原委,1958年9月到東北白城子靶場視察,看到蘇聯(lián)專家設計的鋼筋水泥橫梁和立柱,又怒氣沖沖,大發(fā)脾氣,指責這是典型的浪費工程,說我們的干部不動腦筋,聽任蘇聯(lián)專家擺布。其實,這樣設計是為防止彈片彈射,也不無道理,在場干部一個個嚇的不敢吭聲。就是高級將領,也免不了挨訓。所以,彭與同事和下級的關系都很緊張。
以致廬山會議后的軍委擴大會議上,將帥們?nèi)浩鸲ブ?,彭顯得非常孤立。**在批判彭的講話中說:“這個人非常英雄主義,非常驕傲,非常傲慢,瞧不起人,非常目空一切,對人沒有平等態(tài)度。不但對他的下級像兒子一樣隨便罵,就是對上級,也很不尊重,可以說是傲上慢下?!?*的這段批判發(fā)言,也不無道理。聶榮臻在8月3日的小組會上,介紹了勸說彭德懷時的情況說:“我們都提到他的桀驁不馴。劍英同志說:毛澤東同志健在時,你就這樣,將來黨內(nèi)誰管得了你?劍英同志說時,都激動得掉淚了?!?/div>
無論如何,彭老總最后遭奸佞迫害致死,這是令人痛斷肝腸的,但彭老總的“九不應該”,就不能給人一點啟示?
(作為毛澤東也沒忘記這位老戰(zhàn)友,1965年秋,毛澤東在中南海最后一次接見彭德懷,對其講:“真理也許在你那邊”,“我過去反對彭德懷同志是積極的,現(xiàn)在要支持他也是衷心誠意的?!?,讓其擔任西南三線建設副總指揮,也是想在挫挫他的桀驁之氣后,鋪墊彭總的復出,只不過歷史的發(fā)展又出現(xiàn)了很多偶然性。)
圖文整理自網(wǎng)絡
寫作本篇博文,我的手是顫抖的。因為,我不敢傷害彭總半分,他是功勛卓著的革命元勛,他是燦如泰斗的先驅(qū)英烈,他是無數(shù)后人的高山仰止。但涉及到污蔑毛澤東這樣的大是大非,筆者就不能沉默。但本文只探討彭總性格中的一點悲劇。具體寫作中,筆者有三點體會和博友交流。
一是實事求是的評價歷史。世界上的事情是復雜的,是由諸多因素構成的。關于彭老總“廬山會議”被打入反黨集團,這樣一個中共黨史上的重大事件,絕不是毛澤東一時動怒,就隨意將其打入“冷宮”。我們在肯定錯誤對待彭老總的前提下,應實事求是的分析彭老總處理問題的言行,也有不妥之處。所有這些,都要依靠史實說話,都不能靠主觀臆測。在實事求是的分析史實中,筆者有了發(fā)現(xiàn),《彭老總的“九不該”》,就是筆者獨自的研究成果!
二是全面汲取歷史的教訓。從“廬山會議”之后,經(jīng)過了40多年的歲月洗練,有些事情能看得更為清楚。堅持毛澤東的領袖地位,堅持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,堅持中國**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等,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,是保證江山不變顏色,保持國家穩(wěn)定統(tǒng)一的根本。無論什么人物,無論懷什么樣良好的主觀愿望,都不能動搖黨之根本、國之根本、軍隊之根本。
三是用歷史去照亮未來??陀^的、多角度的、深入的、全面的評價歷史,才能讓歷史照亮未來。彭老總的悲劇,讓人不能不痛心的唏噓,但作為彭老總的性格悲劇,也是值得后人有所記取的,也是應該有所記取的,因為,這個代價實在太大了,我們不應該忽視。
筆者懷崇敬虔誠的心理,去評價那一代的領袖人物和將帥,絕對是高山仰止。對他們的分析,也絕不要從私人恩怨去思考,因他們沒有私怨,只有公心!無非是毛澤東看得更遠,他看到了中華民族遙遠的未來,而很多人沒有他看得那么遠!正如鳳凰臺采訪王光美如何看待當年談主席和少奇的恩怨,這位偉大的母親講:他們兩人之間,絕無個人恩怨。從現(xiàn)在看,主席是對的!